地址:锦州市北镇市北镇大厦斜对面
商务电话:0416-6639778
联系人:宋总
传真:0416-6639778
手机:13236875555
邮箱:6209565@qq.com
辛亥革命以来,校服的变迁一路跟随历史的脚步曲折前行,承载着我们少年时代几乎所有的欢乐与泪水,在我们的记忆中熠熠生辉。
从辛亥革命到二十世纪年代:制服式校服是初次系统出现。
1930年代的时候旗袍在校园里很是流行,旗袍校服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,逐渐取代了原来的裙子制服,20世纪30年代也是旗袍比较流行的十年。
但是在四十年代的时候,延续了三十年代的服装设计风格,五十年代的时候校服更随意,缺乏特定的制服。
新中国成立之初,全国人民都穿蓝灰色干部服、列宁服、棉大衣。长袍马褂基本退出历史舞台。58年前,氛围比较宽松,大学女生穿的是五颜六色的毛呢大衣。其中《杨沫年青春之歌》讲的就是这个时期。
六十年代、七十年代是旧军装,这时期的学生,草绿色就是他们认为的主要色彩。
八十年代的时候“校服”这一词重现。
改革开放后,中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春天,在80年代后期,“校服”这个词,也逐渐回到了我们的视线。一开始比较分散,学校制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的,学校制服是一样的,没有统一的要求。
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:运动服主宰了世界。
此时我们中国作为大陆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,颜色主要有蓝,红,绿,白等。这在培养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,强化教育学校的整体社会形象,增强农村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一个主要影响作用。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,要求不断加强我国中小学生着装管理工作。
二十一世纪,校服以制服式形式呈现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一般的运动服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要求,越来越多的韩式校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。
校服能一定影响程度上传播中国社会服务礼仪教育文化,培养自己孩子的社会发展规范性。美观、舒服是校服的主要表征,校服设计中加入具有一定的时尚元素,既不失校服的规范,又能凸显孩子的青春活力,培养他们孩子的审美活动能力。
不论是学校还是一个组织,有了统一的服装,就有了统一的文化,文化时刻伴随着大家,爱学校、爱国家的情怀也会时时刻于学生心中。